4.持续优秀的秘诀
问:从中学、本科一直到博士毕业,你持续优秀的秘诀是什么?
孙利滨:我是一个相对自律的人,我相信早起的鸟儿有虫吃。
我们大多数人过了高中阶段就没人约束我们了,每个人的发展会天差地别,最大的区别还是在于自我约束。我刚入职时因为没适应节奏,且饮食没有控制,体重一下子到了160斤。感觉到身体的“失控”,我决心调整成每天6点起床,早起后先运动和看书,然后自己做早餐。现阶段我对自己吃的东西控制得很严格,特别是碳水、蛋白质、维生素的比例,按照食谱做一些饮食的搭配。
另外,在工作中我很乐观,处理问题就像打怪升级,不带着心理负担工作,不断被否定,还能持续向前看。在科学研究领域,存在“有用之用”和“无用之用”,虽然现在方案被否定,没准儿在哪个拐点就能够加以应用呢。
问:您一直在做项目,却产出了20余件专利,如何在攀爬珠峰的过程中沿途下蛋,有什么想和大家分享的吗?
孙利滨:首先,做好时间管理。我们每天都有非常多的会议和繁杂的事务,要理清这些事情的逻辑和优先级,做好规划;定期对自己的工作复盘,不仅要审视目标是否完成,还要看是否高效完成,有没有时间是被浪费的,哪些地方还可以优化。然后对工作习惯不断进行优化迭代,这样,工作不仅能得心应手,还能抽出一些时间去思考更前沿的技术。
第二,在项目的过程中多总结、多思考,刨根问底。用创新的方法和方案去解决项目中的问题,同时要有质疑精神,敢于挑战现有的方案。在不断向下挖和思考的过程中,idea会找上门来,积累下来逐渐能形成一定数量的专利,并由量变引起质变,产生高价值的专利。
问:您的专利“一种电子设备”被评选为2023年终端BG十大发明之一,关于如何写出好专利,您有什么思考吗?
孙利滨:首先,要尽早“保护”好idea,一个好的idea是一件好专利的基础。卫星通信领域的技术迭代快,专利申请时间非常重要。发明人有了好的idea,应该尽早完成专利评审,积极配合专利工程师尽快完成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和交局。
其次,要同时注重专利的广度和细节。研发工程师在刚开始写专利时总是锚定在解决具体的问题上,而专利的撰写逻辑却不是这样。如果不进行上位概括,就只能保护一个小范围的创新,所以要去把问题想大点,把解决方案想得更全面些。
同时在进行上位保护的过程中,补充方案技术细节,技术细节对专利的保护范围同样重要。
最后,要重视对专利申请文件的审核。专利申请文件是我们的发明最终对外呈现的版本,决定了我们的研发成果能否得到完善的保护。专利工作是比较依赖经验的,刚开始申请专利的发明人可以多请教领域内有经验的专家,请他们帮忙审核重要专利的申请文件,确保重要专利的申请质量。
问:能否谈谈家人对你工作的支持?
孙利滨:我妻子也在华为,她非常支持我的工作,经常对我所取得成就表达真诚的赞美。结婚前我们已经恋爱了7年,从本科同校到并肩考到北京,彼此已经有了很大的默契。我们有适合自己的生活节奏,早上出门各自出行,晚上各自下班回家,在外人看来我们非常独立。其实,经过这么多年的相处,我们已经明白,两个人的生活不需要很多的言语,只需要尊重彼此的决定和坚决支持对方的选择。
在清华大学110年校庆时,我很幸运做了汇报,当时我说了一句话:“作为青年科研人,我希望解决5G卡脖子问题,突破技术封锁,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!”现在,我加入华为,做成了卫星通话天线,算是交出了一份初步兑现承诺的答卷,下一步我和同事们会持续创新,承担起更大的责任和使命。